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小学数学课目标达成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研究]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16:13:38 阅读:925

【摘 要】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为贯彻和落实教育目的,完成具体的数学学科课堂任务所预设的一些具体的教学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以及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并达成是数学教师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 目标达成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为贯彻和落实教育目的,完成具体的数学学科课堂任务所预设的一些具体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设计与制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显现。因为它体现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步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以及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并达成是数学教师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怎样处理好教材,二是怎样正确认识学生。

  

  一、灵活处理教材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但是有许多教师不能经常重组教材。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教师本身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二是教师缺少对知识的拓展,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没有从身边的生活中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三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还没有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小学课堂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或内容实施教学,不能做到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自如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修改、补充等。总之,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比较差。

  我们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态度上应该遵守“信奉而不唯是”的原则,“信奉”是指教材毕竟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一些资深的教育专家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是实施教学活动很好的载体;而“不唯是”则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笔者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使用教材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新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编写的,它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而就教材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理解。从狭义上来讲,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即教科书;而从广义上来讲,它又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材料。教师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指导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而从钻研到实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创造的过程。若在钻研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2.使用教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各有特色,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一纲多本,也就是教材要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但即使这样,也不可能编排出一套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笔者认为,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

  3.使用教材要根据教学情境而定。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教学课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此时,教师若不根据教学情境而灵活处理教材,而还是按原计划教学,这就属于传统式教学了。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师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境发生偏差时,应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要用巧妙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好。好课应当是越教问题越多,问题越多,探究的内容也越多,学生的思路就越开阔。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处理教材以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了解学生实际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根本

  

  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要根据其不同的条件、特点和需要,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原来失去了学习兴趣的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于他们,会觉得学习并不可怕,通过努力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就会产生成就感,逐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学生实际,研究教学方法,主动地适应学生,使教学方法更具人性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

  1.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平时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大概分哪几个层次,可以通过平时的上课提问、操作水平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2.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及学生实际,制定适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多个,最低要求是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当然,让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之前,应向学生讲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并且告诉学生要向着哪些方面努力,就能跳跃到更高层次或同层次的更高阶段。

  3.采取协作学习法。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也将逐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将感受到同学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且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d/1/1305758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