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施泰纳给教师的教学实践建议》20220307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2-06 20:04:25 阅读:900

    华德福课程的呈现是基于奇迹般的儿童发展规律。如果我们认识一个30岁的人,十年后再次见到他,可能他的变化没那么大,可能只是看起来老了一点。但是如果你见到一个4岁的孩子,10年后再次见到他,可能你会认不出他来。实际上,人类的发展相比哺乳动物要慢。公狮子在2岁的时候就准备要离开自己出生时的种群独自生活了,5岁时就可以和其他狮子竞争获得荣耀。为什么人的发展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呢?对狮子而言,它需要时间长身体并成长为特性上为狮子种属的样子。施泰纳说对于人而言,只达到种属的程度是不够的,人必须意识到,人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不是种群,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种群。人需要经历的不仅是成为自己,而是达到自我定义和自我认同,随着对世界的贡献,成为独立的个体,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施泰纳谈到人的发展时,谈到从“接受体”到“给予体”,这才是发展。你可以想象一个婴儿被周遭提供他爱、温暖和滋养等等。想一想你自己接收什么和给予的东西。我们会说孩子让我们愉悦,这也是给予,但是他的给予并不是带着清楚的意识和目的感的。华德福课程是一个让孩子从一直接收到能够给予或创造的过程。

    大家还记得我们教育的宗旨吗?记得上下两个三角形吗?上三角形谈到意识的官能,下三角谈到生命力。一年级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生命力上。上面的意识滴落到下面的生命力大池中。我们要意识到如何教孩子生命力部分、如何布置教室、带领活动等。

   现在让我们聚焦在6、7岁孩子的身上,他们正是开始上学的时候。请和你的同桌一起讨论,回想你上一年级的时候的情形。林枫分享她上一年级时什么都不懂,但是老师很好,还记得分班的名单表。

   马丁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在头脑层面的东西,主要用身体看到形貌,或是感受到什么,例如美的教室、秩序、整洁、黑板上的彩色的画等。

    大家还记得人智学下的7年周期吗?现在我们更加细致地加以区分。

    零岁是我们肉身诞生的时候,再往前是受孕、怀孕,虽然怀孕过程可能是最奇迹的历程,但对老师而言没那么大的意义。我们看看肉身诞生时发生了什么?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内,出生后与母体分开。孩子出生的一刻实现了分离,并且一生中,物质体都在外面,回不到母体,是单向发展。但是以太体在孩子0-7岁时还是与母亲一体。7岁时两人的以太体才分离。当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过程。

    现在我们谈谈0-7岁期间以太体在孩子中做了什么?以太体构建着形态/模式,这是它的职责。不仅构建内在也构建心智形态。以太体连接记忆,在大自然中所有的叶片都有一样的形态。有的生命形态是纯粹的,承载着人生命力的器官。从肾脏开始。肾脏是神秘的,它品尝血液,并评估血液中哪些不需要的排出体外。肝脏的功能是储藏糖,也评估血液何时需要糖以及何时给出多少糖。当然,肝脏还承载着其他成千上万的功能。心脏协调着血液,心脏有很多神经元。很多现代人会谈到心脑。心扮演中间的协调角色,连接头部与四肢,就像琳玲老师在中间传达、协调马丁老师的话给大家一样。心脏将头脑诠释给肢体,反之亦然。其实肠也传递吸收身体信息给其他部位。除此之外,淋巴系统、荷尔蒙、体液也在流转、传递着。

   所有刚才提到的是以太体的工作,将人体每部分与其他部分连接起来。小孩子生病有时是一天的事情,可能白天没事,晚上发烧,24小时又好了。孩子早期可能会有流鼻涕、嗓子疼等小毛病,往往来得快去的也快。有的病例如麻疹、猩红热等没有打疫苗时会周期长一点。其实无论是大病、小病都表示以太体在学习和服务身体。通过每次的疾病,孩子变得更加健康。到9岁时,以太体发展出一次的一呼一吸对应4词的心跳。同时以太体发展部分还涉及到区分前后左右上下。   以太体充盈我们的物质体,让各器官各司其职,人的头部、躯干的形态和职能等是以太体工作的规范。

   我们测试一个孩子是否准备好上一年级会看他们如何接沙包。看一个孩子接沙包时是只是用手来接,脚相对不动还是全身都蜷缩起来接沙包呢?如果孩子在接沙包时没法控制他其他部位也跟着一起做动作,那么端坐在椅子上读写会有困难,在上半身(手)在动的同时下半身稳稳地安驻在那里会有困难。还有左右的划分。例如5,而不是写成镜像字。当以太体还不能区分左右时,写5会有很大的入侵。我们课堂的活动可以帮助区分上下、左右,但这个不是立刻可以获得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持续到7、8、9岁。所以孩子在一年级时把6写成镜像字,家长不要惊慌,没有必要说是读写困难。如果9岁还写镜像字就要仔细看了。

   7岁的时候以太体诞生,7到9岁是以太体发展过程,9岁才算以太体生出来了。但这也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因人而异,就像有的母亲2、3个小时生出孩子,有的需要四十个小时才生出来。每个人以太体诞生也不同,可快可慢。可能有的孩子在一年级的十一月左右可分左右了,有的要到二年级下学期才能做到,知道2、3、7、9的方向与6的方向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也可能是不是单方面慢,整体各个方面都慢。我正在与两个8岁的二年孩子工作,他们比较慢,对2、3、7、9的走向有进步但还在继续做。原因有的来自于母乳喂养期间的原始反射等导致的,也可进行练习对峙反射帮助他们。我们作为老师,在孩子7-9岁期间,就像助产师,知道何时要耐心等待,合适要给一把推力,鼓励发力,我们要有这个判断。

   判断孩子是否准备好一年级入学还可以看孩子一只手是否可以跨过头部摸另一边的肩膀。有的孩子比较小,手臂会摸不到另一边的肩膀。如果一个孩子的手臂比较长,说明成长的力量从头部渗透到四肢了,头部有空出来的空间让意识进入。就如工人从房间离开,你可以入驻一样。如果头部与四肢相比还比较大的话,意味着以太力仍然在头部工作,还没走向四肢。孩子的生长先从头部开始,再到四肢,自上而下。孩子头部比较大的话说明以太力(工人)还在“房间”呆着,意识没法进来。神经作为意识的装置,在空隙中,灵才能进来。人从接收到给予也是学习的过程,我学会了什么东西,再告诉他人。

    以太体可以区分上下左右,可做身体以外的事情,可读与写等。小时候以太体在内部动作,如果也在外部工作会打扰到它在内的工作进程。后来以太体仍在内部工作,但比较是自行的工作,不太费力地自动化工作,例如心跳、肺部的自动工作等。读写涉及内外工作,也是整个学习的历程,首先有意识再形成习惯,不用再想就可以自动化做出来。有同学问吹竖笛的时候我们形成了习惯,是不是就不用带着意识了还是意识依然在工作呢?马丁老师回答说一开始吹竖笛的时候孩子可能分不清左右手,握笛子的方式也不一定对。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习惯,一开始以太体带着意识学习,自动形成习惯,到后面意识不是放在哪个孔上而是放在音乐上。背乘法口诀和读写也是如此。读与写不是盯着字看,而是读的时候形成意思的流是什么。和一开始的意识相比,我们依然有意识,只是意识的焦点在不同的阶段不同。

   明天我们会快速回顾今天内容,并讲施泰纳喜欢讲的换牙内容,还有如何参考儿童发展,再回来看如何变成一年级的教授课程。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d/1/61919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