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哲学是指高中课程《生活与哲学》。其主要原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2.真理观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还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对待谬误。
(2)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3)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客观性原理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①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即发展的总趋势和途径)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即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即事物发展的状态)
①两者的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两者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三)矛盾观
1.矛盾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它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还可以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8.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含义:辩证的否定式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②特征: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方法论:
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
③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两者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普遍规律原理: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之一。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普遍规律。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的原理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的原理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人的价值
(1)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7.价值观
(1)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意:价值观有正误之分。)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⑤我们所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它正确地处理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含义: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叫作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叫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①社会历史性特征:是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阶级性特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主体性特征是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3)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有何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标准是什么?
①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看它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是根本的衡量尺度)
(5)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d/1/939669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53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52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52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50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48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43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42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41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41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0:31职业培训
2024-12-08 14:43职业培训
2024-12-27 11:45职业培训
2024-12-14 02:14职业培训
2024-11-30 19:41职业培训
2024-12-11 22:58职业培训
2024-12-21 22:44职业培训
2025-01-01 03:23职业培训
2024-11-28 17:35职业培训
2024-11-29 08:59职业培训
2024-12-07 11:30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