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观测点的标定、观察与描述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04 14:28:58 阅读:298

(一)观测点的标定

1.观测点的布置

观察点应布置在以下位置:

(1)深成岩体与围岩的分界处;

(2)深成岩体内部各单元或侵入体的分界处;

(3)深成岩体中不同相带分界处;

(4)深成岩体中的蚀变带、接触变质带上;

(5)岩体内部组构、捕虏体(包体)、节理、斑晶发育的部位;

(6)岩石露头好、特征明显、具有代表性之处,作岩性重点观察及取样的地点;

(7)有关断层、矿点或矿化点的所在地。

2.观测点的密度

取决于地质调查的精度要求。在1:5万地质填图中,基岩出露区点距一般为300~500m,若遇露头差或岩性变化不大等情况时,点距可适当放宽至800~1000m。

观测点的密度是地质调查的精度与工作区内实际地质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但以精度要求为主导地位。

3.观测点的标定方法

每条观测路线(点)都要连续编号,标定在地形图上,并详细记录在野外记录簿中,观察点的标定方法同沉积岩区,见本章第一节。

(二)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观测点观察研究的一般程序、观察点描述格式与要求与沉积岩区基本相同,但观察描述的内容不同,其内容主要由观察点性质所决定。

1.界线点的观察与描述

包括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和岩体内部各单元或侵入体之间的接触界线。前者有3种情况,即侵入接触、断层接触和沉积接触;后者有4种情况,即超动侵入接触、脉动侵入接触、涌动侵入接触和断层接触。在描述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根据分界线上及其两侧岩石中的各项特征,判定接触关系的性质,然后将其有关的内容和资料详细地收集记录在野外记录簿中。

2.岩性点的观察与描述

岩性控制点随所控制的岩性不同其描述内容也不一致,但一般均应描述岩石的颜色(包括原生色与次生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产出状况、捕虏体及析离体,原生流动构造(流面、流线)和原生裂隙构造、组构、包体、节理、斑晶等的测量和统计;还有岩石的矿化、风化、蚀变情况及形成时代等。

3.其他地质点的观察与描述

构造点、矿产点、地貌、第四系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观测点等,其观察描述内容见本章第一节沉积岩区部分。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d/1/95016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