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河鲀毒素物化性质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8 21:17:26 阅读:180

河鲀毒素,一种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其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中毒潜伏期短,死亡率高,毒素吸收后迅速作用于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传导产生障碍,引发感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严重情况下脑干麻痹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河鲀的不同组织,如表皮、内脏、血液、睾丸、卵巢、肝、脾、眼球等,均含有河鲀毒素。

河鲀毒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毒素。1909年,日本学者田原纯首先从河鲀鱼中发现并命名。1950年-1957年间,横尾晃、津田藤介等人从红鳍东方鲀、紫色东方鲀的卵巢中独立分离出结晶态的河鲀毒素。其为无臭、易潮解的白色结晶体,结构的测定分别由哈佛大学的Woodward、名古屋大学的平田和后藤、东京大学一三共中央研究所的津田小组等完成。1964年,正确结构在国际天然产物化学会议上报告,是一种分子量不大、结构复杂的笼形原酸酯类生物碱,分子中几乎所有的碳原子均有不对称取代,因此被称为“自然界最奇特的分子之一”。河鲀毒素结构式显示其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无臭无味,微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对酸作用稳定,对碱极不稳定,没有确定熔点,220℃以上炭化。结构特征包括1个碳环、1个胍基、6个羟基,在C-5和C-10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的分开的环。在胰液酶、唾液淀粉酶、乳化酶、糖转化酶等酶类存在下不分解,只溶于酸性水或醇溶液,在碱水溶液中易分解。

河鲀毒素同系物种类较多,从河鲀、纽虫、两栖类等生物体内分离得到,包括4-epiTTX、6-epiTTX、11-deoxyTTX、11-deoxy-4-epiTTX、11-norTTX-6(R)-ol、11-norTTX-6(S)-ol、11-norTTX-6,6-diol、4,9-anhydroTTX、11-oxoTTX、4,9-anhydro-4-epiTTX、4,9-anhydro-11-deoxyTTX、5-deoxyTTX、tetrodonic acid、4,9-anhydro-6-epi-TTX、5,6,11-trideoxyTTX、4-CysTTX等。这些同系物可能与河鲀毒素的代谢或生物合成有关,其中一些具有较低毒性或无毒性,而11-oxoTTX的毒性是TTX的4-5倍。

提取与精制方面,河鲀毒素具有镇痛、降压、抗心律失常、局麻、戒毒及抑瘤的功效。提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晶化问题的解决,经过一系列方法如横尾法、津田—河村法、津田—河村大规模生产法、平田—后藤法等。提取步骤一般包括:河鲀卵巢—水提取—除蛋白质—离子交换—脱色—活性炭吸附—浓缩—精制—结晶。现代分离方法多采用层析法,包括将富含毒素的样品绞碎,与含1%醋酸的甲醇液一起匀浆抽提河毒素,然后进行离心、浓缩、冷冻干燥或再减压浓缩,最后通过层析法分离有毒成分。中国于1958年开始进行河鲀毒素的提取分离工作,陈成添等采用热甲醇法、微火煮沸法、沸水浴法提取河鲀混合卵和混合肝的毒素,结果显示微火煮沸法和沸水浴法提取效果较佳。杨春等发现乙酸的提取效果最好。林文銮等提出用甲醇乙酸法提取河鲀毒素,以活性炭脱色纯化的效果最好,但毒力有一定的损失。李世平等改进乙酸提取法,提高了得率。

微生物来源方面,一些微生物类群如弧菌属的溶藻弧菌、鳗弧菌、假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的腐败希瓦菌、交替单胞菌、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等能够产生河鲀毒素,但产量非常低,仅为ng级。河鲀毒素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

扩展资料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河鲀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河豚毒素纯品的国际市场价每克可达21万美元,具有极高商业价值。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d/1/99343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