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古代各朝为何都撑不过300年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17:25:21 阅读:754

从周朝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纵观古代各朝,为什么他们的政权都无法撑过300年呢?西周和东周加起来有800多年历史,但从西周末期开始,天下早已不是周皇室能继续控制的局面了。汉朝中间也有过断档,此后唐、宋、元、明、清也都没有超过300年,这些都只是巧合吗?实际上,可以说这是封建王朝必然的结果。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其中缘由,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曾历经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兴亡史,在历代王朝周而复始的兴亡更替中,出现了一个魔咒,中国王朝的兴亡周期率,都不过三百年。从秦统一六国,到清王朝覆灭,数十个正式王朝如同走马灯一般此兴彼亡。

但是整个大王朝的循环周期,基本上都是两三百年为一轮,而且整个封建社会从来没有哪一个王朝,打破了这个300年的魔咒,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一些封建王朝都逃不开兴亡周期律呢?其实,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就要明白王朝内部普遍存在的的兴亡三部曲。

第一步:在农民起义的废墟上建立王朝,让社会步入稳定。纵观那些能够长治久安的王朝,必然都经历了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这个过程。西汉和东汉都建立在农民起义之上,唐朝同样建立在隋朝农民起义之上,明朝也是如此。

这些能够依靠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王朝,存在的时间久远,要远胜于那些谋权篡位所得来的王朝。因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阶级矛盾才会经历一次新的调整,如果在前朝的弊端下继续苟延残喘,那么这个王朝必然不会长久。

这也是古人常说的以马上得天下重要性所在。根据历史学家统计可知,将这一些强盛的新王朝建立以后,步入盛世需要50~100年的时间。这是因为这一阶段主要以农民增加人口和扩大耕地为主,这是人类生存的必然规律。

王朝末期,农民之所以会大规模爆发起义,其实就是统治者将百姓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整个国家国库空虚,各种饥荒、灾荒还有战争所带来的伤害,让人数最多的农民已经无法生存。而由大乱到大治,在那个农业为主的时代里,就需要花费将近100年的时间。

第二步:王朝统治进入中期,会出现持续几十年的盛世时期。凡是能够存在将近两三百年的王朝,必然都会出现著名的盛世,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开元盛世,还有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

这一阶段,王朝的地位逐步稳固,百姓的耕地逐步增加,国家的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也逐步兴盛起来,正式步入繁华的盛世期。虽然每个王朝盛世的持续时间长久不一,比如唐朝盛世仅存在了30年的光景,而清朝的盛世却持续了110多年,但是这几十年的岁月,又一步加深并满足了兴亡周期律的特点。

第三步:统治者的惰性出现,国家政权频繁改革。在自然规律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接下来所有王朝将要面临的就是一个倦怠期和衰亡期。

随着开国皇帝的去世,又经过了几任皇帝的励精图治,很多皇帝都是在荣华富贵中出生,他们没有遭受过苦难,不知道苛捐杂税带给百姓的负担痛苦,再加上这一时期,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提出各种新的改革制度,这样一来,王朝就有新的危机出现。

以前强盛的国力,顶多只能支撑一个国家100~15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没有新的改革出现,王朝灭亡是必然的事。这三个阶段,基本上是大多数封建王朝走过的必然之路,这也是为何一个王朝不能存在300年的必然原因。

除了王朝发展的客观因素,中国所在的地理所及农耕文明的特点,也决定了300年魔咒的存在。中国位于东亚地区,虽然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堪称得天独厚,但是也并非完美无缺。

中原北方,是荒凉的戈壁大漠和更为严酷的西伯利亚,西方,是地广人稀、同样荒凉的西域,青藏高原则挡住了西南方向,再往南,则面临着瘴疠遍布的东南亚雨林,往东则是一望无际、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海。

可以说,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交通及科技极为落后的封建王朝时代,中原王朝很难突破疆域的限制,这也直接决定了中国的耕地数量的上限。虽然封建王朝时期,中国农民已经将农耕文明推至极致,但是,中国有限的耕地数量决定了,在封建王朝时期,中国能够养活的人口只有那么多。

但是,每当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并发展起来之后,人口必然迅速膨胀。当有限的耕地数量无法养活迅速增长的人口时,大面积的社会动荡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而当这一时期,如果还伴随着官府的贪污腐败和天灾的频发,那么也就意味着,曾经兴盛和强盛无比的王朝迎来了死亡的倒计时。中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魔咒轮回。而在这样的轮回中,最苦的,永远是普通百姓,也因此,才有了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e/1/108054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