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什么是社会自治组织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2-08 21:21:05 阅读:346

社会自治组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自治体全体成员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依法对自治体公共事务实行自我管理的不具有强制性的组织形态。

社会自治组织的类型可分为三类:

1、政治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

如我国的村民委员会、街道居委会及其他政治性社团

2、是经济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各种经济性协会、中介性组织等。

3、不属于上述两类的社会自治组织,他们是在自愿、有共同理想或愿望、而且没有政治意向与经济追求的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比如志愿团体、慈善组织、社区组织、民间互助组织等。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建立在中国社会的最基层、与群众直接联系的组织,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群众按照居住地区自己组织起来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扩展资料

发挥居民自治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自2011年开始,长春市宽城区群英街道办事处结合辖区地域面积广、老旧散楼宇多、地处铁北老城区等特点,找准职能定位,不断探究街道在社会服务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创新。在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以加强居民自治、培育社会组织为切入点,寄管理于服务中,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全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引导居民自治,实现公众参与。发挥群众组织的自治作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群英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建设中,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工作,以居民参与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各类专委会、网格管事会、楼院管家组,健全居民自治组织网络,培养居民的自治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启发、引导居民群众正确认识自己是社区的主人,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增强参与管理社区事务和参与社区活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有序参与。

一是组建各类专委会。社区居委会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居民自治,建立健全居民会议制度、完善《居民公约》,协助居民成立精神文明专委会、爱心护助专委会、物业管理专委会等自治组织。

二是成立网格管事会。街道在全街实施网格化管理,依托社区基础网格单元,协助居民组建管事会。

在各社区内吸纳志愿者、楼栋长及热心居民参与其中,自愿无偿地为社区居民服务,配合社区和政府做好辖区内的各项工作。

目前全街已在8个网格内成立了管事会,在居民低保申报、困难救助、暖房子工程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成立楼院管家组。街道以居民街坊邻里的浓厚感情和邻里互相熟悉为优势点,实施推出楼院管家组管理模式。

引导协助居民以楼栋为单位成立管家组,在监督邻里卫生、外来人员、庭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目前,街道以长盛社区为试点组建71个管家组,其中有60多个在幸福社区建设中发挥着大管家的作用。

此外,街道还帮助社会组织建立完善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各项管理制度,对社会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步骤、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发挥居民自治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e/1/60380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