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2-09 13:20:24 阅读:370

(一)对立制约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这些对立的阴阳双方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中相互制约。例如,寒凉与温热、水与火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同时,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凉可以降低高温,水可以灭火,火可以蒸化水液等。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使得事物保持了动态平衡。在人体中,兴奋的功能属阳,抑制的功能属阴,兴奋制约抑制,抑制制约兴奋,二者相互制约,维持了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这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二)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指的是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或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例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兴奋属阳,抑制属阴,无兴奋就无所谓抑制,无抑制也就无所谓兴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等。中医学将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互根”。

阴阳的互用是指阴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助长的关系。例如,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气能生血、行血,血能载气、养气。因此,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正是对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精辟描述。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阴阳双方这种互根互用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人体中,这种机体物质与功能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失常,机体的生生不息功能也就遭到破坏,严重时可能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三)消长平衡

“消”指消弱、减少,“长”指增强、增长。阴阳消长指的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始终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方增长会削弱对方的力量,导致对方相对不足,即“此长彼消”;或一方的不足,导致对方的相对亢盛,即“此消彼长”。阴阳双方在这种消长变化的运动中,维持着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因此,阴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始终贯穿着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称为消长平衡,它也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

事物的阴阳消长平衡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一年四季中,由春到夏,寒气(阴)渐减,热气(阳)日增,是“阴消阳长”的过程;由秋到冬,寒气(阴)渐增,热气(阳)递减,是“阴长阳消”的过程。这种季节更迭的规律正是阴阳在消长中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的结果。从人体的功能活动和物质代谢关系来看:人体各种功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产生,又必定损耗器官的功能活动(阳),这就是阴长阳消的过程。人体在功能与物质消长过程中保持着相对动态平衡,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致病因素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造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形成“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病理状态,引起疾病的发生。

(四)阴阳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对立的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从而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昼夜的交替、寒暑的变化、疾病过程中寒证、热证的相互转化都是阴阳转化的实例。

需要指出的是:阴阳消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质变阶段。阴阳转化有渐变、突变两种方式。例如,一年四季中寒暑交替、一天之中昼夜的转化属于渐变方式;夏天极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则属于突变形式。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就是“重”或“极”,即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就是促成转化的条件。如急性热病中,由于热毒极甚,正气大伤,在持续高热、大汗淋漓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此时,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阴又转阳,病情又可转危为安。这个病例中热毒极盛,导致阳气随津液外泄就是阴阳转化的条件。阴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量变,是阴阳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质变,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e/1/770048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