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说,由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是心理学美学的重要分支。它指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关键。通过摆脱客体的实用功利性,主体能够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欣赏客体,从而产生美感。若心理距离过近,主体易陷入实用功利的思考,失去美感。反之,距离过远则难以形成审美关系。理想的审美状态是在主体与客体间保持“切身而又带有距离”的不即不离状态。心理距离并非固定,而是具有多样性,因个体差异和客体特性而变化。
心理距离说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英国美学家博克。在探讨崇高感时,博克提出,产生崇高感需要对象同时激发危险和痛苦的观念,又不致真的陷入危险,这实际上涉及到心理距离的概念。现代美学如克莱夫·贝尔等也不同程度意识到了这种审美心态。心理距离说对理解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它在解释美的本质时存在局限,忽视了美的客观属性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e/1/926168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51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50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50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49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49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48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48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47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38职业培训
2024-12-27 15:45:38职业培训
2024-12-27 20:11职业培训
2024-12-30 03:19职业培训
2024-12-22 16:29职业培训
2025-01-06 05:31职业培训
2024-12-31 13:31职业培训
2025-01-07 02:29职业培训
2024-12-17 13:53职业培训
2025-01-02 08:44职业培训
2024-12-17 09:07职业培训
2024-12-01 13:37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