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古代南方七洲有何来历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29 05:03:42 阅读:845

在远古时代,莆田地形面貌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所以民间传说“沉七洲,浮莆田”。七洲现在何处,史无可考。但莆田是由地壳升降运动浮出海面的,确是事实。大约在一百万年以前,台湾是和大陆连在一起的,由于地壳陷落下去,形成台湾海峡,莆田地处台湾海峡的西岸,当时也是属于台湾海峡的一部分,被海淹没。以后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莆田就缓慢地间歇性上升,由浅滩而蒲草丛生,经围垦而成田地。据莆田县志载,壶公山在古时是露出海面的岛屿,至今山上石穴里还有螃蟹生长着。宋代柯应东有诗云:方壶人伏海中洲,涌出高山不计秋,峰上今犹虫豪带石,穴中时有蟹寻秋。”的诗句。

  萩芦溪发源于永太县,流经莆田白沙、萩芦、梧塘至江口入海,在萩芦溪中游,现在外度水库的下面约二里许,有一段溪流,名叫“滔子”(莆田人称水母叫“滔”),相传古时在这里出产水母,水母是海中生物,一般浮游在浅海的地方,说明古时海水是满到这里的,从“滔子”上溯五里许,有一村名叫“纲洲”,据说古时这里是一片沙洲,是当时渔民在这里下网捕鱼的地方。现在都高出海面,海水只能满进萩芦溪口二里许的地方。这是地壳上升的结果。

  现在的笏石、黄石、华亭等地的小山丘,在古时也只是露出海面的小屿,黄石的天马寨,在南北朝陈朝光大二年(568),莆田设置县治之首,则是孤悬海中的小屿,为海盗所盘据,因建有山寨而得名。在其附近有“土海”,就是古代海的遗迹。因为当时莆田海岸线是在现在白沙镇澳柄岭一带山麓,所谓“澳柄”,就是停船的地方,在清末民初,常有船锭和船绳索在澳柄和石顶一带发现。旧县志载,在梁陈时代,海潮涨时,可以满到南山广化寺前与西门外泗华陂前,黄石大龟屿是海中露的小屿。因此,现在广化寺前洼地时有咸水涌出,我家乡涵江下徐井水多有咸味,笏石下去至海边,有很多农田是盐碱土,下屿一带的井水,几乎全部是咸的,我曾下乡埭头汀岐村,吃的地瓜和地瓜干都有咸味,连汤也是咸的。

  至今莆田农村地名,有许多是水名,如:筱塘、横塘、南沟、沙堤、濑溪等,有水旁的地名则更多了。因为地名的命名,是反映当时地方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莆田农村地名之所以有水名或水旁,就是当时命名的时候,劳动人民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地名与水连在一起。也就从地名上看当时地理环境的特征了。

  至于莆田沿海的岛屿,如南日岛、湄洲岛、 杯岛、黄瓜岛等大小岛屿一百多个,皆是大陆岛。远古时代,岛屿皆与莆田陆地连在一起,所以莆田沿海多是岩岸、海岸线曲折,这是受到地壳长期升降活动影响,引起海水浸入,使一部分陆地受海水包围而成岛屿,孤悬海中直到现在。沿海的海岸线,还在变化。

  莆田平原的形成,受地壳升降运动的影响,莆田平原慢慢地间歇性上升,木兰溪、萩芦溪、延寿溪等河流,不断地把泥沙冲积下来,使莆田平原面积渐渐向海扩大。但地球由于自转的作用,地层会皱起来(挤压)或裂开(拉开),这就是升降运动,即造山运动,高山越高了,海沟越深了,有的岩石被挤压、扭曲而破裂,地震就发生。

  莆田民间相传:“沉七洲,浮莆田。”是有科学根据的,有沉必有浮,有升必有降,莆田南方有七洲洋,由陆地下沉为海,莆田平原便从海中浮出来,如河流改道一样,一边被冲,一边就积。

  近代兴化湾(尤其三江口内港道)正逐年变浅,陡门头、新桥头都沉积变浅,赤港农场是解放后围垦的,比旧海堤内的东蔡村田地,高出五尺左右,这是许多年来兴化湾风潮带来海泥水到此沉积而成,旧堤内海潮进不来,保持原状,建旧堤时堤外是海滩,比堤内低,现在反比堤内高了五尺;平海前海滩,由于面对大海,风潮作用大,每年春夏南风使海沙比海岸抬高4-5米,秋冬季海沙比海岸下降低4-5米。平海前外排店面,基本被海潮拉毁一边(只剩一二坎店未毁),前三年我去平海前一看,连内排店面也看不见了,整条街两面都被海潮拉毁了。向后退了三、四十米。这些都是我1954年去平海工作以来亲眼看到的。

  还有,平海西边的嵌头村,也是年年被海潮拉掉一些陆地,连嵌头宫也被海潮拉掉,变成海了,“越嵌越不牢”。

  赤港越积越高,海退后了,嵌头越拉越进,大陆退后了。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f/1/129632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