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内审经验——审计整改,都能遇到哪些奇葩困难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2-05 22:57:18 阅读:566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关乎审计价值的实现与审计工作的完美收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审计整改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奇葩困难,下面细数九种常见状况。

首先,审计整改往往被视作形式主义,表现为“表面功夫”,即审计报告提出整改要求后,被审计单位仅做表面文章,实际并未采取任何行动。这源于审计人员在出具报告后便转而投入其他审计任务,缺乏跟进,以及被审计单位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审计处罚已过,整改仅是走过场。

其次,审计建议的执行遭遇“借口”,即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不切实际,无法执行。沟通时,审计人员往往得到敷衍回答,被审计单位不愿提出质疑,害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再者,审计建议的不明确性是另一个难题。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要求有时过于泛泛,缺乏具体指导,导致被审计单位难以准确理解整改范围和方法,误认为仅需整改部分问题,或误解审计建议的意图。

整改难度大,涉及面广,也是普遍困扰。复杂问题往往需要长期积累,难以短期内解决,而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力量有限,整改效果受限。此外,整改过程中的上下游协调问题,使得单一部门整改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增加工作量是另一大挑战。整改要求的提出,往往伴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或重复性工作的增多,导致被审计单位人员感到压力增大,即使不反对整改,也会因工作量过大而拖延执行。

“浑水摸鱼”现象同样存在。在利益丰富的环境中,一些人可能不愿承担整改带来的责任或改变,而更倾向于维持现状。这不仅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可能涉及权力、声誉等方面的好处。

出现变数也是整改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审计建议提出时的情景与实际情况不符,如条件变化导致建议失效,或业务、部门取消使得整改需求不复存在,或整改过程中出现新问题,原有要求需调整。

意见冲突是另一难题。被审计单位可能对审计建议持保留态度,甚至明确表示宁愿承担风险也不愿意整改。在这种情况下的审计建议,往往仅作为高层决策参考,被审计单位仍可能继续拖延。

最后,重视度不足问题不容忽视。被审计单位可能将自身事务置于审计整改之前,对审计建议不以为然,甚至将整改事项排在其他事项之后。这种态度可能导致审计整改被严重忽视,影响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f/1/1308323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