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绿氨 ~P1:基本概念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7 01:01:35 阅读:549

氨(NH3),一种氮氢化合物,密度为0.771g/L,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比重轻,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类对氨的认识已有240年历史,氨是世界上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品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硝酸、化肥、炸药及制冷剂等。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Fritz Haber和Carl Bosch等人提出Haber-Bosch法,开启了合成氨的工业化进程,大幅提升了全球粮食产量。截至2017年,全球已生产1.8亿吨氨,国际运输规模达到1800万吨,氨相关储运法规、标准和基础设施完善。

Haber-Bosch法以化石燃料为氢源和热源,生产1吨合成氨时,采用煤头路线的碳排放量约为4.2吨,采用天然气头路线的碳排放量约为2.04吨左右。国内合成氨行业的能耗构成中,煤占76%(无烟块煤65%),天然气占22%(吨氨耗天然气800标方/37.7GJ/耗电50度),其他占2%。年合成氨产量约5000多万吨,碳排放量每年约2亿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传统基于化石燃料的合成氨工业难以持续。

科学家探索绿色制氨方法,如固氮酶合成氨、光催化合成氨、电催化合成氨、等离子体法合成氨、循环工艺法合成氨以及超临界合成氨等。其中,固氮酶合成氨、光催化合成氨及电催化合成氨备受关注。

减少碳排放,制氨所需能源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转向物理能(如光、水力、风力、温差、核变等)。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再与氮气催化合成绿氨,成为实现绿氨工业化生产的领先技术路线。使用绿氢生产氨可避免水煤气变换反应,制氢端实现零碳排放。中国合成氨工业每年氢气需求量约为900万吨,全部采用绿氢替代,每年可减少近1.5亿吨碳排放。

许多发达国家的农场开始使用风能、太阳能制取氨燃料、氨化肥。全球绿氨制备主要基于Haber-Bosch电化学体系,通过绿氢与氮气合成绿氨。流程包括通过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获取绿色电源,用于制氢和制氮(90%的绿电用于水电解制氢,5%用于制氮),制取的氢和氮在压缩机中压缩至一定压力后进入氨合成系统。合成氨反应在高压合成塔中完成,氮气和氢气混合后压缩进入合成塔,经过热交换器加热,进入含有催化剂的接触室。在接触室中,部分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合成氨,混有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经过热交换器离开合成塔。混合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分离出氨,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经压缩再次送入合成塔,形成循环利用,以节省原料。整个流程还包括储存单元。

绿氨正成为可能的替代动力能源载体,关注点包括成本、安全性和应用前景。从储能、氨燃料到氨能船舶,绿氨在氢能交通领域展现出优势与劣势。国家能源局、发改委推广氢(氨)、长周期储能示范,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研究进展不断。绿色新风尚——绿电、绿氢、绿氨正引领行业变革。氨-氢能源关键技术和“氨-氢”零碳循环万亿级产业链前景广阔。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f/1/76088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