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学效果与教龄成正比关系。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稳发展的“高原期”。第八年之后,教师群体逐渐开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出现徘徊甚至逐渐下降,虽然各人的徘徊期长短不一,下降的速度也不一致,但他们逐渐变得平庸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来自于对教学工作的厌倦与自身的惰性。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突破了“高原期”,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位教师要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必须学会反思,善于反思,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 反思应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常态”
1.反思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全新挑战
众所周知,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必定是从积累许多病案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是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新课程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的课程或教案去完成知识传授目标的“技术员”。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因此,教师应 “走进新课程”,着力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反思中唤醒自我成长的意识、生命的意识、成功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2.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3.反思是保持教学永久魅力的法宝
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善于反思的教师,就不会简单机械地“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树立教材“引子观”,把教材看作“引子”,引发学生去学习,引发学生去思考。教材以“引子”作用而体现的课堂,教学过程自然而然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共同构建的过程,成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从而使教学绽放出永久的魅力。
二、 反思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程”
1.把握教学反思的内容操作
反思性教学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而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反思。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着眼课堂操作,即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与学的习惯、教与学的理念、教学结果等进行的反思。二是着眼教师自身,即教师对自我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教学理念植根于教师的经验、习惯之中,它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是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三是着眼学生,思考和研究学生学习的习惯、行为、方法、效率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明确教学反思的环节程序
教学反思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回顾”,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教师只有熟悉这一程序,才不会使反思成为混乱与无效的行为。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发现问题、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践验证。
3.提升教学反思的内在实效
教学反思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可见,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从经验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
三、 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打造反思能力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提高,逐步提升教学的品味和境界而成熟起来的。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活动载体。
1.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2.教学诊断
科学、有效地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教师减少缺憾,改进教学。教师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通过自我反思,回顾总结,收集各种教学失误案例,然后归类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和制约因素,通过学习请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交流研讨
自我反思固然有助于教学能力提高,同伴交流和团队研讨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创建一个富有发展性的教研“共同体”,教师之间坦诚地交流,开放性地对话,互动式地研讨,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碰撞智慧,促进教师相互鞭策,共同成长。
4.观摩分析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例,分析其高效教学,查找自己的不足,由此设想自己如何设计操作更有效、更合理、更智慧,通过这种反思分析,就可以从他人的教学中受到启发,获得感受,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水平。
5.写教后记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是否高效;情境创设是否有效;问题设计是否有价值;教学媒体使用是否恰当;重难点突破是否有效;作业设计是否灵活;教与学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逐一反思梳理,然后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就成为今后的重要教学资源。
6.教育博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日志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信息技术环境的研究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把发生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有意义的细节随时利用博客写作和发表,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研究报告。同时博客还为教师的反思研究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数字交流环境,实现了“个人出版时代”的梦想。
7.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包括管理部门的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和学生评价等。无论哪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其看作是自己准确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大好机会;以便重新制订发展目标,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当前,教师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打磨教学技术的匠师;追求教学艺术化的艺师;学科精通,有使命感的儒师;在思考和创造中教学的哲师。不难看出,上述四种类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依次提高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心态面对教学情境,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保持一份敏感;以反思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探究教育实践的各种问题,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做反思型的哲师。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g/1/1139588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5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4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4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3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3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2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2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1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50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42职业培训
2024-12-16 19:58职业培训
2024-12-21 20:49职业培训
2024-12-14 00:11职业培训
2024-12-12 00:00职业培训
2024-12-28 11:27职业培训
2024-12-12 03:14职业培训
2025-01-04 16:38职业培训
2024-12-01 02:46职业培训
2024-11-30 23:28职业培训
2024-12-06 23:26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