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体质学说的应用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1 15:57:51 阅读:356

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正所谓“同气相求”。一般而言,偏阳质者易感受风、暑、热之邪而耐寒。感受风邪易伤肺脏;感受暑热之邪易伤肺胃及肝肾之阴气。偏阴质者易感受寒湿之邪而耐热,感受寒邪后亦易入里,常伤脾肾之阳气;感受湿邪最易困遏脾阳,外湿引动内湿而为泄为肿等。小儿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常易感受外邪或因饮食所伤而发病。正如清代吴德汉《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编》所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

体质因素还决定着发病的倾向性。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之别,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不同,因而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也各不相同。《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一般而言,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泄、食积等疾;年高之人,五脏精气多虚,体质转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心悸、消渴等病;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中风、眩晕;瘦人或阴虚之体,易罹肺痨、咳嗽诸疾;阳弱阴盛体质者易患肝郁气滞之证。脏气偏聚盈虚的改变,形成体内情感好发的潜在环境,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使情志症状的产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倾向性。如《素问·宣明五气》指出:“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

此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发生,以及过敏体质的形成,也与个体体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不同的种族、民族、家族长期的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条件不同,形成了体质的差异,即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抗病能力和免疫反应的不同。

【阐释发病原理】

体质强弱决定着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正气旺盛,抗病力强,邪气难以侵入机体而致病;体质羸弱者,正气虚弱,抵抗力差,邪气易于乘虚侵人而发病。发病过程中又因体质的差异,或即时而发,或伏而后发,或时而复发,且发病后的临床证候类型也因人而异。因此,人体能否感邪而发病,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体质状况。

不仅外感病的发病如此,内伤杂病的发病亦与体质密切相关。《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说:“凡此九气(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丛生之病,壮者得之气行而愈;弱者得之气着为病也。”说明对某些情志刺激,机体发病与否,不仅与刺激的种类及其量、质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机体体质有关。

疾病发生,还受环境(包括气候、地理因素、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因素)、饮食、营养、遗传、年龄、性别、情志、劳逸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均是通过影响人体体质的状态,使机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解释病理变化】

体质因素决定病机的从化。从化,即病情随体质而变化。从化(质化)的一般规律是:素体阴虚阳亢者,功能活动相对亢奋,受邪后多从热化;素体阳虚阴盛者,功能活动相对不足,受邪后多从寒化;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燥化;气虚湿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体质强壮者,正气充足,抗邪能力强,一般不易感邪发病,即便发病,也多为正邪斗争剧烈的实证,病势虽急,但不易传变,病程也较短暂。体质虚弱者,不但易于感邪,且易深入,病情多变,易发生重证或危证;若在正虚邪退的疾病后期,精气阴阳的大量消耗,身体不易康复;若罹患某些慢性病,则病势较缓,病程缠绵,难以康复。其二是通过决定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如素体阳盛阴虚者,感邪多从阳化热,疾病多向实热或虚热方面演变;素体阴盛阳虚者,则邪多从阴化寒,疾病多向实寒或虚寒方面转化。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g/1/117745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