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句话,凝聚中国人的精气神,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是一句名言,传播极广,能量极大,向来是学习中国文化的人谁也绕不开的重要理论思想。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老子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老子的这句话是最合乎自然哲理和科学规律的名言,是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源头。其中“道”“法”二字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永存在中国文化的基因库里。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
这是说,这个宇宙天体,它永远在动。“行”字,就是行走运转的道理。“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告诉人要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我们做人要懂得乾卦的道理,懂得宇宙一切随时在变,自己因此要懂得自强,要随时反省,努力修养学问,要永恒的前进,不能停留。
自强不息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
大地厚实和顺,君子待人接物要像大地一样,以厚重的德行来接纳、负载。
君子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胸怀博大,宽以待人,积累道德,敢于担当,这就是“坤德”,加上前面“天行健”的“乾德”,中华民族正是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天地之德”的号召下发愤图强,一次次绝处逢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出自《庄子·让王》。
在尧时期就流传着一首《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太阳出下地干活,太阳落回家睡觉;挖井一口有水喝,开荒种田有饭吃。皇帝是谁?不知道!
这首歌谣的部分内容在好几部书里出现,都表现了先民顺乎自然、立足大地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田园农耕生活的自得其乐。
在《庄子》里把质朴的先民生活道家化了,更突出这种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与天地相往来的精神意义。
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培养了安土重迁、热爱家园、乐天知命的民族性格。
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不管红尘中有多少生死离合,我都会像我曾经对你说过的那样,一定与你紧握双手,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可以说中国人是最有家庭观念的民族之一,父母健在,夫妻和睦,几个儿女,平平安安,这就是中国人的天伦之乐。
古人留下了大量表达夫妻分散、亲人离别哀伤情绪的诗文,都源于《诗经》中的一个约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正是这个约定使得多少夫妻度过艰难,繁衍生息,并由家及国,使得中国人成为全世界唯一以国家形态传承,而又同根、同文、同种延续几千年的民族。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穷困时要做好自己,发达后要利益众人。
孟子的这句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就是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于社会的价值。
这句话与孔子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个意思,穷与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才是根本,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面对富贵,不被诱惑扰乱心意;面对贫贱,不会因之改变节操;面对威武权势,不会屈服,像这样坚持仁义之道,保持独立人格,才叫做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铸就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挺直的脊梁。
敢于放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宣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吟咏“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他们是一个个的“大丈夫”。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终久要死,但是死的价值不一样,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则比大雁的羽毛还轻。
司马迁不愿死得“轻于鸿毛”,才忍受“腐刑”的奇耻大辱,只是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写作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
司马迁的这句话流露出不屈的精神意志,影响了历史上很多人的价值观与现实选择,文天祥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王阳明以“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的遗言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林觉民以“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念舍身成仁……
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的话。
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的话。张载被后人尊称为“横渠先生”,所以这“四为句”也被称为“横渠四句教”。
“四句教”最能体现儒家积极用世的仁者情怀和有所担当的大无畏气概,所以广为传颂,用现代话语大致可以这样来表达: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顾炎武区分了“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帝王、国号;而“亡天下”是仁义道德已经荡然无存,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
顾炎武认为“保国”这类事只需要由皇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就是是“匹夫”(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顾炎武概括和深化了儒家的“民本”思想,这振聋发聩的八个字,其后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都会一再被人呐喊出来!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h/1/1145937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23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22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22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21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12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12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11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10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10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2:09职业培训
2024-12-22 11:30职业培训
2025-01-07 19:02职业培训
2025-01-08 15:32职业培训
2024-11-27 14:40职业培训
2024-12-09 13:11职业培训
2024-12-17 05:17职业培训
2024-12-21 21:00职业培训
2024-12-11 18:30职业培训
2024-12-04 13:32职业培训
2025-01-06 14:42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