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我们的孩子每一天都面对的一个问题,孩子在某些身体和心理的一些状况,都要以学习作为尺度来衡量。
第一种情况,学不会:
有些孩子很努力,但无论怎么努力,成绩总是提不上去,这样的孩子我们看到了很多。
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女孩,特别努力,成绩总是上不去,会被爸爸妈妈经常说是太笨了,因为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上,不太容易能挑出来有什么毛病,因为他每天学习到很晚,而且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把成绩提上去,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二,似乎和家人之间形成了某种共识,小学和初中阶段孩子成绩能保持到一定的水准,是因为孩子足够的努力,到了高中在中下游水平是因为孩子上高中,难度增加了,竞争更激烈了,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就是孩子比较笨,会看到孩子很努力但学不好。
杨老师跟孩子在一起聊的时候,孩子很委屈,她能感觉到妈妈对自己这样一个笨孩子,更多的是失望,妈妈是个老师,她以为妈妈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得到理解和宽容,但妈妈这种失望的表情,让她特别难受,甚至讨厌自己,恨自己,恨自己笨。
这个孩子努力的几乎绝望,甚至她更加的努力,有时候成绩反而下降,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结论就是自己学不会,在学习上没有能力,她不希望成为妈妈的耻辱,因为妈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所以她拼命的学,拼命的挣扎,但是,她深深地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他学不会,智力因素有限,而且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杨老师问孩子一句话:“真的是这样吗?”是的,她觉得很多例子和很多证据,好像真的是这样。
杨老师说,其实学不会不表示你这个人,表述的是你大脑的工作能力,董进宇博士告诉我们,影响大脑工作能力的因素较多,你检索一下人的脑袋里,如果有错误观念局限你,人的大脑是没有办法正常的输出信息,输入信息。
如果大脑处在一种自信状态,就是一种我能的状态,人的大脑的脑能才能持续地输出,如果大脑处在一种不够自信的状态,就是我试试,我也许能也许不能,大脑输出的脑能会比第一个自信状态的孩子输出的少一点,还有一种是我不能,一种自卑状态,如果大脑处在这样一种状态,大脑释放的用于记忆的化学物质会很少,脑能输出会受到限制,整个大脑的工作未激活。
董进宇博士在中学生训练营中给大家讲,影响学习的第一大因素,是自我观念的局限,脑袋里边有错误的信念在运行,学习的时候会有畏难情绪,没有办法真的把脑能输出,其实“我不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假象,杨老师帮助他检索在学习中的感受,这个孩子在骨子里面深深的觉得自己笨,自己学不会,从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笨呢?孩子说,从幼儿园就知道自己笨,妈妈的要求比较高一点,妈妈做老师,有一个小口头禅,就是笨死了。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笨,小学的时候,妈妈依然在说,你是个笨孩子,到高中还是个笨孩子,这个孩子在脑子里被深深植入一个信念,就是我一定得努力,我是笨鸟先飞。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用这样的话鼓励自己的孩子,笨鸟先飞,这种鼓励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给孩子植入一个信念,你是个笨孩子,时间长了,在孩子脑子里会形成一个观念,就是我笨我学不会。
人一旦有这种观念限制,像给自己戴了一个深深地镣铐一样把自己铐往,结果就会表现得似乎是真的笨。
杨老师说,也许笨是一种假象,给了她很多理由,她说没有这种可能性,妈妈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连妈妈都说我笨,而且一路学过来,真的验证了我笨,我以前成绩比别人好,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努力,现在我成绩不好,只是我真实的成绩表现。
后来孩子参加了董老师的中学生训练营,从高二到一直到高三毕业,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努力,却是多了一份轻松,后来的一次考试,用孩子的话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仿佛是鬼使神差似的,她的成绩在学校进步了200多名,妈妈打也觉得不能理解,在一个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到中学里面,她能进步200多名,真是不可思议。
这一路走过来一直到高考结束,高考的时候孩子考试过了一本线,那个孩子完成了一次自己的救赎,把自己从我笨的这个镣铐上解放出来,让自己去尝试了很多的可能性,看到了更好的不一样的自己。妈妈面带微笑地告诉孩子,以前伤害到你了,在你很小的时候就给你植入了一个很不好的信念,是妈妈的责任,妈妈现在惊喜的看到,原来我的孩子不是一个笨孩子,妈妈为你感到高兴,虽然妈妈讲的很套路,但是孩子能从眼晴和语气里面感受到,妈妈是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
后来,孩子被邀请给家长做了次分享,她讲,如果你不去试一试,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可能性,我们学不会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学不会,不是我笨我学不会,它更多的表达了大脑的某种工作状态,是自我观念的局限,这句话用到我身上太贴切了。
人的脑能输出受信念的控制,人能学会或者学不会,是描述人的大脑的一种工作状态,受自己的观念来控制,如果希望我的孩子大脑工作状态更好一点,从小就给孩子植入一个我能的信念,帮助孩子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
第二种情况,学不进:
这是一个群体,在学校里面,有一些学不进去,靠意志力在坚持的孩子,他们每一天去学校,都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在坚持着往前走,这群孩子学习成绩,也许很好,甚至在班里学校里面名列前茅,学习成绩特别棒,能力上没有问题,但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学不进去。
也许这样说会有一点令人费解,你能学好,为啥学不进呢?
2016年杨老师遇到一种情景,爸爸在大声的指责孩子,旁边站着妈妈,杨老师过去跟他们聊知道,原因是那个孩子跟爸爸妈妈提出来,不想上学。2016年暑假的时候,孩子是一个准初三的学生,过了暑假,孩子就要升入初三了,家长这个暑假格外的重视,不惜重金给孩子报一个补课班,花了64000块钱,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这么贵的一个补课班,上了几次,就不愿意去上了,各种失望导致了爸爸的一次大爆发。
杨老师跟孩子聊,问孩子原因,看有没有什么能够帮助到他,孩子一开始带了一种情绪,他说,老师我给你们讲也没用,因为跟你们成年人也听不懂。
他说跟爸爸妈妈不知道讲过多少次了,没有一次他们能听懂的,我不上学的原因,讲了也没有人能理解,家长同学老师都不会去理解,孩子有一种无助和失望。
后来杨老师跟孩子慢慢的调整关系,孩子说“老师,我是学不进不是学不会”,而且重复了好几遍,我是学不进,不是学不会,学不进去你能懂吗?我成绩很好,但是我学不进去。
他的感受每一节课都是在坚持,他有能力听懂,有能力写作业,有能力考一个比较好的分数,就是学不进去,在熬日子,在坚持,上学对我来讲特别的痛苦,甚至不能听到爸爸妈妈提学习这两个字。
当孩子在表述这样一种感受的时候,他描述了一种更像是在学习上产生的过度反应,后来杨老师说你可以跟爸爸妈妈之间做一个沟通,给他讲一下你的感受,做一个和解。孩子说,第一他们听不懂,第二是不想和解。
经过杨老师的调解,孩子也知道虽然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但也不能换一个爸爸妈妈,希望爸爸妈妈还像小时候生病那样对待他,理解他,最后孩子跟爸爸了鞠躬道个歉。
杨老师也跟爸爸讲,孩子现在的情况就像小时候生病一样,这还是那个心理,人生病了,需要有人理解。
杨老师跟爸爸了一个例子,吃红烧肉,为了孩子,你什么都愿意,那你今天中午就吃红烧肉,如果平时能吃四块,那你就吃四块,晚上接着吃,按照这样的标准,只能多于四块,不能低于四块,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吃红烧肉,中午接着吃红烧肉,晚上接着吃红烧肉,如果你对孩子不好,又批评指责打骂孩子了,那么临睡之前让孩子再给你弄几块红烧肉,这样吃,连着吃一个月,你感受一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爸爸说那肯定会吃腻了,吃腻的感觉反应是什么?爸爸说闻到红烧肉就想吐,甚至拿红烧肉在你面前晃一晃也会觉得恶心,甚至不能提红烧肉这几个字。
这就叫吃红烧肉过渡,学习也会产生这样的过度反应,是一种病,不是说他学不会了,脑袋里装不下了,是学习上的心理反应,爸爸体会到这种感受,眼泪就掉下来了,这时候看到了父亲和孩子之间一一种感受的互通,孩子是不容易的,他理解了孩子说的,学不进是什么感受,其实,孩子比他们更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的学习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精神需求,我们把这种需求叫做求知欲。
跟犹太人教育的学习比,我们孩子从小接触的观念就是头悬梁椎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是一种普通的人类行为,我们把这种普通的人类行为跟痛苦嫁接在一起,甚至体罚孩子多写,重复写。
犹太人的孩子要上学了,老师会把孩子的名字用蜂蜜写下来,让孩子去舔,家长和老师会告诉孩子,这是用文字写下的你的名字,什么感受,孩子会说是甜的,接下来告诉孩子,知识是甜蜜的,打开这一本书的那一刻,那里面的知识都是甜的。
看到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还有犹太人那种全世界第一的强大的阅读能力,庞大的阅读量,我们之前认为跟种族有关系,跟种族的信仰有关系,跟宗教背景有关系,其实是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脑袋里边压根就没有学习是痛苦的,从小的感觉就是知识甜蜜的。
我们观察一下,如果是靠意志力坚持过来的孩子,进入大学以后,还有几个孩子是爱学习的?他们第一反应就是终于不用学习了,只要拿到学分,能够顺利毕业就行了,即使靠意志力撑到了研究生博士生,走上社会之后,还有多少成年人靠意志力坚持学习?
在大学里还能坚持学习的孩子都是没有体验过过度反应,他们在大学里面的依然认为学习是美好的,他们能从学习里面感受到像蜜一样的甜和快乐,是早期的学习体验没有被破坏掉。
孩子学不进,要调节的是他的感受,他建立了某种神经链接,形成了某种信念,产生了类似于吃红烧肉过度的这样的过度反应,导致他用意志力在坚持,而意志力是一种可消耗资源,一旦它消耗殆尽,没有办法组织起来这种强大的意志力力的时候,他就坚持不了了。
我们人这个物种更愿意听故事,感觉思考是很繁重的劳动,大脑似乎不愿意去探究真相,那样会让我们感觉大脑很疲累,但当你能爱上思考,因为思想而感动,能进入一种思考的状态,每个人都能从探求真相中获得更大的快乐。
有一个人死了之后,上帝跟他说,你可以上天堂,然后这个人就按照上帝的指引走到了天堂大门口,邦邦邦敲门,天堂守门的一个门神出来说:“谁?来者何人?”“我,请问这是天堂吗?”守门的门神说了一句话“正是。”外边的人问了一句:“何以见得?”问完以后,天堂的大门轰然打开,门神跟这个进入天堂的人握手:“同道之人请进。”
开始听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脸的茫然,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慢慢的品味才反应过来,如果这个人问:这是天堂吗?人家说:正事,外边的人说,上帝让我来天堂,请开门,也许天堂的大门永远就没法对他打开。
“何以见得”,原来这样一群人聚集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天堂。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和学习的过程中整出美感,整出快乐,学习上就上道了,第一我们做不了太多的时候,尝试着抱一抱,拍一拍孩子,对孩子的这种感受表示理解,让孩说出来,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才能减缓这种压迫感,如果家长不允许孩子表达,我们在另外一条道上把孩子的这种感觉堵进去,结果这种感受越堵越严重,过度反应越来越严重。
第二种,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人的感受是可以重新调整的,怎么做,应用神经语言学修改孩子内在的链接和程序,给孩子建立新的心智序列。
第三种是人的信念系统,我们不建议家长去做这种事,一般家长在第三个层面上很难修改信念系统,这个层面上,建议大家找专业人士。不断的调整和改善孩子的信念系统,人的感受是解释出来的,它跟人的潜意识和信念有关系,是一种技术,普通的爸爸妈妈做不到。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方向去检索我们脑袋里的错误信念,一旦人的某种感受形成信念,根深蒂固的信念,靠讲道理的方式行不通,即使清楚地看到信念是错误的,眼睁睁的看着脑袋里这种错误的想法,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是需要一定能力的。
问题就是指引,只有能找引行为和和其背后真实的因果联系,才更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孩子。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h/1/4999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4:04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4:03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4:01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4:00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4:00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3:59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3:49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3:48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3:47职业培训
2024-11-26 15:23:46职业培训
2024-12-11 16:20职业培训
2024-12-28 05:45职业培训
2024-12-11 00:12职业培训
2025-01-01 02:32职业培训
2024-12-28 09:04职业培训
2024-12-06 23:54职业培训
2024-12-06 17:57职业培训
2024-12-17 19:04职业培训
2025-01-05 01:31职业培训
2025-01-01 22:53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