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热爱学生。“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爱是教育的源泉,沟通的前提。有了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充满信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志向和创新的精神,千方百计为它们的幸福成长创造乐园。师爱是成功教育的动力,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反之,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2、要积极聆听。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而且,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积极聆听不仅要求教师仔细聆听学生的感受,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做出反应。反应不是评判,而是教师用自己的话对学生表达的意思进行复述。我们可用这样的句式:“你觉得…”、“你认为…”。如果理解正确,师生沟通得以继续;如果不正确,学生会主动更正教师的理解。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听在孩子心目中可能是你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3、要换位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而老师却毫无感觉。我觉得这首先是老师想的不够周全。在处理事务时,没有很细心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也就是没能真正去换位进行思考。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i/1/131239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25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22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22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12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12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11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11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10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01职业培训
2025-01-08 05:44:00职业培训
2025-01-01 09:20职业培训
2024-12-09 21:55职业培训
2024-12-12 07:16职业培训
2024-11-25 21:03职业培训
2025-01-01 19:57职业培训
2024-11-25 20:01职业培训
2024-12-22 10:41职业培训
2024-11-28 17:43职业培训
2024-12-18 16:47职业培训
2024-12-22 11:27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