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
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课件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26 01:31:42 阅读:582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的练要有的放矢,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课件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tatic/uploads/yc/20211220/97c552733ea16a3b057d20a455faf835.jpg"width="484"height="300"/>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课件精选篇1#

目标

1、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流、湖泊的来源和地形特点。

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学生的学习任务

1、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并能说出水体的特征。

2、完成河流与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检测工具

题卡:

1、回忆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水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说出水体里生活着哪些淡水生物?

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哪些影响?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从太空遥望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大水球,那是因为(地球上有很多水)。是的,如果把我们的地球平均分成10分,只有3分的陆地,剩下的7分都是海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今天先来一起学习陆地上的水资源。

民主导学

活动一:认识各种水体及特征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河流与湖泊。

(潇河、汾河、黄河、乌马河……玉湖、西湖、青海湖……)

2、这些河都叫河流,这些湖都叫湖泊。哪河流与湖泊有什么不同呢?

3、老师带来了河流与湖泊的优美风景图,大家看后又发现了什么不同?

(认识到形态、流速不同。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

4、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板画

过渡:这些地方都因水的存在而美丽壮观,他们统称为水体。

5、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水体?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

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师概括: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

7.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8、完成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

活动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1.师:那么自然界的河流和湖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生:降雨,水

2.这些只是大家的猜测,要想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证据。科学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如何模拟降雨,怎样才能观察到河流的形成?你能想到哪些方法?生回答。

3.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油泥以及装水的瓶子。你需要先思考几个问题:

①什么样的地形才能形成河流与湖泊?

②河流的从哪开始,经过哪里,流向哪里?

4.学生动手实验。实验分小组进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四项任务:

①模拟地形的设计与制作

②往模拟地形降水

③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

④整理收拾实验器材

5.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形成一条河流必须具备2个条件:

①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着的水(河流里的水是降雨、雪山融化的水和地下水共同组成的)

②水在其中流动的“槽”。

形成湖泊也必须具备2个条件:包括湖盆与水,其中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有的湖盆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有的是在低洼处筑坝形成的。(湖盆指蓄纳湖水的地表洼地)

6.播放视频,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活动三:认识河流与湖泊里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

分享课前的阅读卡记录单

师小结:各种生物在水中有自己固定的生活区域和范围,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保护生物的家园)

检测导结

题卡:

1、回忆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水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说出水体里生活着哪些淡水生物?

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哪些影响?

教具与课件

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托盘、彩泥、装水的塑料瓶、记号笔、设计纸、抹布

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上游高下游低四周高中间低洼

水体特征:水域大小、蓄水量、是否天然、流速

练习与作业

地球上除了海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哪里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呢?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课件精选篇2#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1、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1)能够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概况。

(2)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和材料分析的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弄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有45位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对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地理课兴趣不大,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差。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料对学生进行地理兴趣教育和我国的国情教育是很好的题材,既能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的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内、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课件精选篇3#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课件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年)

学生活动:

(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结板书: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异,知道了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2、发展措施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课件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能够体会到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通过对季风气候利弊的评价,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灾害性天气的祸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知道各类型的特征

教师: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请同学们回答PPT上的问题。

1.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特征,识别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预设

1.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第一张图,夏季最高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图上的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二张图,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图上的吐鲁番。

——第三张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

——第四张图,全年高温,分旱雨(干湿)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

教师: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请大家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形成了不一样的温度带。

教师:请大家思考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气温?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气候不同。

教师:刚才大家总结了自然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此外,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展示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以南地区位置与景观比较)同在北回归线上,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请大家思考为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教师:是的,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展示ppt上季风性质表格)。

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展示广州、上海、北京气候特征图)请大家读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这三个城市所代表的三种气候,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理解。】

章节梳理归纳

教师:下面我们来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因素的影响?(学生:纬度)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的影响(学生:海陆位置/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区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学生: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六、教学反思

《气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的重要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内容和课标要求来看,既回顾、承接了七年级学过的知识,又有拓展、延伸并进行综合应用的部分。本节的学习加强了对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的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本节内容中强调的纬度位置与温度带、海陆位置与降水、气候与季风等的关联性,虽然相关的知识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或者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了,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锻炼,这就是地理思维的养成过程。

本节课的教案,我认为,要想在八年级时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在深度、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能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地理原理结合起来,赋予其真正的“地理之脑”。

##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i/1/1313938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