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笔记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27 05:30:28 阅读:609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1. 认识自己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

2. 认识他人

对他人的认识一般从两个方面出发:

- 从对方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从情景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情境下会做什么样的事

社会心理学主要强调从第二个方面来认识他人。

3. 认识社会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们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体的可能反应,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4. 认识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在于四个方面有优势:

- 能够自主:做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决定,不是有他人决定

- 能力:能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的事情或者他人交代的任务完成

- 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

- 自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reedman,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认知革命之后:Myers,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么想,怎么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国内的观点:吴江霖: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学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沈德灿: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有很多的不同,之所以不同,有两种原因:

- 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有紧密的关系:人类的行为并不是完全有意识与理性指引的。

- 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3. 社会心理学的三个研究领域

- 个体过程

- 人际过程

- 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简史

1. 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2.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 假设与理论

对科学研究的假设有三个要求:

- 可证真伪。

- 量化表达。

- 简洁清晰。

评价一个理论好坏的标准有四个:

- 准确性:理论如果不能够准确地预测现象发生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理论。

- 一致性: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保持一致性。

- 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

- 广泛性:理论应该能够解释一系列现象,不能直接是某些特殊的现象。

理论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 统和现有的知识。

- 解释已有现象。

- 预测性。

- 指导研究方向。

与社会心理学家所建立的是更精确的“微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某一具体方面,能偶对这些行为作出预测,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加以检验。

2.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 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心理学与行为团体或社会的影响。

-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强调重点个体的心理学与行为团体或社会的影响。

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心理状态、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

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

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调查和参与观察是主要方法。

3.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 社会层面: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常常会认用比较广泛的因素来解释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则会更加关注人挤层面。

- 人际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体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

- 个人层面:一个人的特质可以用来解释他的行为,人格特质可以用来解释在相同情境下,人们为何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现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都研究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 生物理论

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 本能。

- 遗传差异。

2.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在任何情境下个体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并在多次学习之后成为习惯。个体将会采用惯用的方式作出反应,当类似的情景再度出现的时候。

- 学习理论的机制:

- 联结(association):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 强化(reinforcement):指人们学会一种特别的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伴随着愉快、能满足某种需要或者可以避免某种不愉快的后果。强化是学习理论的核心。

- 模仿(imitation):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态度及行为来学习社会态度与行为。模仿的发生并不需要外界的强化,只须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便可以产生。在这里,模仿机制对于儿童是社会学系的重要机制,但是对成人来说,未必有效。

- 学习理论的特点:

- 学习理论强调过去的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当时的情景细节,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

- 学习理论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略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它强调过去的外部事件与刺激的联结情形、早期对某种行为反应的强化过程以及个体曾接触过的行为模式等外在因素。

- 学习理论通常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

3. 诱因理论

- 理性决策论(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theory):在选择的时候,人们会顾及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并以理性的方式作出最佳选择,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

- Edwards的预期价值论(expectancy value theory)最具有代表性:该理论认为,在决策的时候,人对下列两项因素所作出的判断结果为基础:

- 某一决策各种可能后果的价值;

- 某一决策后果真正实现的可能性大小。

- 交换理论(exchange theory):这一理论将人际互动视为彼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

- 需求满足理论(need satisfaction):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以上三种诱因理论都说明了个体面对多种选择时,依照自己能从各个行为方案中获得或损失多少利益来做决策。与学习理论不同,诱因理论将重点放在当时情境下的可能行为的相对利益与损失。也就是说,诱因理论认为行为的起因在于个人所处的环境,诱因论关心个人的内在状态而不是环境因素。

4.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congnitive theory)认为人的行为会取决于对社会实践环境和加工过程。

- 人们常常将社会情境的直觉、想法、信念组成一个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形式,就像对物体的直觉一样,并且可以将它变得有规律。它影响了一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过程被称为社会认知(social congnitive)。

- 两个基本原则:

- 分类(categorization):人们知觉事物的时候,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进行分类。

- 聚焦(focus):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忽略背景的影响。

- 两个重要的认知理论:

-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这个理论主要是想说明我们如何解释时间的原因。

- 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这个理论主要解释当人们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

5.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角色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角色理论通过没有强调某种单一决定因素,而是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去解释行为的原因。角色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人们的行为会随着她们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社会心理学中,与此比较接近的是社会认同理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选择

1. 问题的提出

人们往往从两个角度提出问题,一个是从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另一个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

2. 阅读文献

3. 研究方法选择

- 相关研究:是指被动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相关可以分为正、负、零相关。

- 实验研究:是认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景,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最大的优点:对变量有着严格的控制,所以避免了因果关系的混淆,并且结果可以重复验证,有比较高的效度。

实验研究法需要控制的要求:自变量可以操纵以及被试随机分配。

4. 收集数据

- 观察法:优点:简单易行,获取一手资料;缺点:特定种类的行为很难观察(私密行为);消耗时间长;范围内容特定。

- 调查法:优点:使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简单易行,可以收集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i/1/963808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