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不合理,造成了这个现象。因此,是社会问题。
一、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存在弊端:盲目扩大学校规模,而不是强身健体练内功
,造成人
均师资、人均教学设施严重失衡,有限的实验室、
实训设备成了可供参观的摆设(不够用干
脆都别用)
,学生只能靠老师在黑板上画饼充饥。一个本科生,几年下来根本谈不上学识渊
博,
只能算具备了自学成材的能力,
达到了学徒的水平;
大学推广西方教育模式
,
热衷人
性化管理,
结果导致谈恋爱成风、
男女学生公开同居,
不少学生像小燕子一样轻松愉快地过
着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毕业时仍然是个高中学生的水平。
其次,社会原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企业股
份制、私有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大学生派遣机制,使计划分配一说成为历史。取消学徒期、
降低用人风险和成本,淡化学历、看重能力的理性用人原则,
使得掌握一技之长、
上岗就能
工作的技校毕业生成为抢手人才,
有理论无技能、
有证书无水平的大学生们被当成负担,
有
些企业宁愿花上
5000
元请技工,也不愿接受大学生学徒。
我国生产工艺落后、大学生与初
中生一样能用的现状和企业缺乏长远打算,看重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使得知识的地位得
不到体现,从而使大学生严重贬值。
二、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①
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
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②
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形
同虚设,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个个志存高远就是不能脚踏实地
,渴望一步登天,不愿从
头做起,这山望着那山高、找到工作也不安心,朝三暮四、频繁跳槽,使全社会都感觉刚毕
业的大学生不好用、
不敢用,只好强调要有工作经验,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大学扩
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三、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
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
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
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
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
与此同时,
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
相应的岗位也迅速
增加。
当然,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中国社会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
的畸形性,
“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
是实实在在的。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
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
然而,
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
我国的高等
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
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
没有及时得到缩减,
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
,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
需求的错位,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从而导致
结构性待业
。
三、不规范、不健全的的人才市场机制,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人才市场机制在这里主要指人才就业市场机制和人才市场管理机制。从人才就业市场机制
看,
目前,
我国高校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很不成熟,
①
缺乏及时准确的人
才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检索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通道,稳定规范的人才劳务市场还没有
形成系统完整的网络体系,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权利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健全,
这大大削弱了大学生供求信息和自主择业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从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看,
不规
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缺乏对用人单位的激励、
保障、限制机制,削弱了用人单位
吸纳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国家允许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多的用人自主权,
自主决定
是否接受大学毕业生。但同时国家②
又没有在短时间内建立与之完全匹配的市场激励保障
机制,宏观引导这些基层企事业单位理性地用人
。例如,基层企事业单位一般进行承包任
期制、
经费包干制等改革,
而任期目标中往往缺乏单位人力发展目标要求,
这就导致了许多
企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上的短期行为。他们拼设备、拼资源、
压缩成本,
不愿在承包期内接
受见效迟而支付早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宁愿“竭泽而渔”或采取短平快的在职培训,何况
这还能解决企事业既有人员的学历升级和稳住既有岗位的隐性需求。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掩
盖弱化了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需求,阻塞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入口。
四、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
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
主要是劳动密集
型的就业岗位,
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
“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
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
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四、用人单位的错误用人观念,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
在人才引进上要求十分苛刻,
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
要原因。
①、用人“高消费”
,追求高学历。
用人单位在用人上的“高消费”是一种普遍现象。中专
生可以做的宁要专科生,
专科生可以做的宁要本科生,
本科生可以做的要觅研究生。
这就造
成学历层次低的中专生和专科生就业困难程度大。
②、竞购名牌产品,不屑大众产品。
用人单位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还十分看重名牌高校毕业
生,对一般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达
9o
%
以
上,而一般高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仅
20
%
到
30
%
。校际档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其
根本原因在于品牌的价值不同。
③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
。另
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
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
,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
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
需花费培训费用、稳
定性不高等等。
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
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
验”
。
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
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
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六、社会地域发展不均衡
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
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会创造
100
万个就业空间,我国近年
gdp
增长一直都保持在
8%
以上。可实际情况是地区发展差据明显。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
择业意愿是大城市,基层和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较少有人愿意去。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2001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
115
万,
2002
年
145
万,
2003
年
212
万,
2004
年
280
万,
2005
年
380
万,
4
年内增加了
223
万。仅就广东省而言,
2004
年高校毕业生为
13.2
万人,
2005
年为
16.5
万人,
今年广东省内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
20
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
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
30
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
2001
年
34
万大学生待业,
2002
年
37
万,
2003
年
52
万,
2004
年
69
万,
2005
年达到
79
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
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
人才或就业网站、报
考公务员,
服务西部等。
但是,
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
报考公务
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
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
求。
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
不少学
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
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
应有的动手能力也
不强。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
求。
论点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需求是客观存在,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大学生择业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客观前提,而不是别的。
1
、社会需求决定人才需求,作为重要人力资源的大学生社会需求对其就业其决定因素;
2
、社会需求决定专业需求,专业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知识主攻方向,专业技能,职业素质,
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
例子,
近年高校新专业层出不穷、
新兴专业较好就业证明社会需
求对大学生择业的重要作用。
3
、社会需求决定企业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生从前就业和如今就业的观念更多
的社会因素,也是更重要的社会因素来自社会需求;
当今大学所培养的不仅仅是专业性知识人才,更是综合应用型的人才。这样大学生才不至
于受环境太大的影响去选择工作,而是锤炼成一块金子,到最需要他的地方去工作奉献。
并不是削尖了头脑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去挤,而是站起来对西部开发公司说一声:我要去。
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在黑按,特别需要他的地方,将会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i/1/97276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28 13:20:03职业培训
2024-12-28 13:20:02职业培训
2024-12-28 13:20:01职业培训
2024-12-28 13:20:01职业培训
2024-12-28 13:20:00职业培训
2024-12-28 13:20:00职业培训
2024-12-28 13:19:59职业培训
2024-12-28 13:19:59职业培训
2024-12-28 13:19:50职业培训
2024-12-28 13:19:50职业培训
2024-11-29 23:59职业培训
2024-11-27 21:19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4职业培训
2024-12-22 12:37职业培训
2024-12-04 08:43职业培训
2024-12-04 22:50职业培训
2024-12-17 09:11职业培训
2025-01-06 15:11职业培训
2024-11-29 10:20职业培训
2024-12-31 15:58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