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泥人张是怎么来的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2-08 05:09:30 阅读:504

泥人张的手艺在道上的人中位居首位,没有第二,第三相差甚远。 张明山,泥人张,活跃于咸丰年间,常出没于戏剧大观楼和天庆馆。他坐在天庆馆里,观察各种人物,雨天独自饮酒,一边听着四周的食客。此时,有三个人进来,其中一位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气势汹汹,横冲直撞。迎门的“撂高的”一见,立刻大喊:“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贵客,张五爷总共三位——里边请!”听到这喊声,吃饭的人都停下,放下筷子,看着这位著名的张五爷。这位张五爷是贩盐起家的张锦文,因曾为盛京将军海仁效力,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又称“海张五”。在海张五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让他三分。但手艺人除外,他们靠手吃饭,不求人,不畏人。所以泥人张只管自己饮酒,吃菜,四下里瞧,好似没看见海张五。但不久,海张五那边开始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听后,左手伸到桌子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只看着桌上的酒菜,左手便开始捏这团泥巴。几个手指飞快地动,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却在手中把那些话全找回来了。然后泥人张把泥人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吃饭的人伸脖一看,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海张五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还想赚钱,白送都没人要。”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的泥像,还加了个身子,打磨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但“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

关于泥人张的资料如下:

(一)简介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

(二)溯源

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握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欲动。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三)艺术特色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四)制作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

(五)传承意义

泥人张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其从佛殿神堂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它伴随着对民间艺术的雅化和对古典文学艺术的俗化过程,发展了民间艺术,使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j/1/1122799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