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入:一个概念社会学意义 摘 要:作为一个广为流传的学术术语,社会融入已为国内外诸多学者们所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学术界有基于社会参与视角的“社会排斥论”、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社会融合论”以及基于市民化视角的“移民融入论”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但这三种视角均存在不足之处,都没有达到概念表述的科学化要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融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 关键词:社会融入;社会行动;
尽管社会融入问题已为众多学者们所关注,但由于受概念的复杂性、条件性和暧昧性的限制,使得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持的研究视角不同,对社会融入的理解、界定也就不同,加上社会融入主体、内容及过程本身的复杂性,社会融入的概念和内涵呈现出的复杂性与多重性,因此,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融入这一问题,尚未有一个准确和全面 2 的定义,对社会融入的界定形成诸多不同的看法,甚至将社会融入又等同于社会融合、文化适应、市民化、同化等概念,可以说,国内外学术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仍然是一种众说纷纭的局面。本文旨在通过对以往概念的总结和分析,界定出一个抽象的、客观的、具有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社会融入概念。 一、关于“社会融入”研究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1. “社会排斥论”——基于社会参与的视角 西方学者对社会融入问题也关注得非常多,其中从社会排斥的角度对失业者、单亲家庭、残疾人、老年人及青少年等的社会融入进行了较多研究。欧盟基金会将“社会排斥”定义为“它(社会排斥)意味着这样一个过程:个人或群体被全部地或部分地排除在充分的社会参与之外。” [1 ]Burchardt 等学者也认为,社会排斥是指个人生活和居住于某个社会,但他(她)并没有参与到这个社会公民的正常活动中去,那么这个人就是被社会排斥者,社会成员在消费、生产、政治、社会互动中参与不足或不参与都可能被认为是社会排斥的存在 [1 ]。该视角认为社会排斥具有多个层面的特点,它包括制度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关系层面、空间层面上的排斥。社会排斥理论认为,社会排斥是全部或者部分被排除在决定一个人与社会融合程度的经济、社会或文化体系之外的多层面的、动态的过程 。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j/1/129139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34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26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25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16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16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15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14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08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06职业培训
2025-01-07 14:51:05职业培训
2024-11-27 06:03职业培训
2025-01-07 12:49职业培训
2024-12-23 12:25职业培训
2024-12-14 16:10职业培训
2024-12-07 03:58职业培训
2024-11-28 20:06职业培训
2024-12-18 17:04职业培训
2024-12-22 06:20职业培训
2024-12-08 22:15职业培训
2025-01-03 01:33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