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血液的化生主要与脾胃和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脾‘胃消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质,经过生理变化而成为血液。《灵枢·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邪客篇》又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另外,中医学还认为精血之间可以互相化生。肾主藏精,主骨生髓,精髓可以化生为血。如《张氏医通》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所以病理上血耗与精亏常常是相互影响的。关于血液的生成,尽管中医学理论由于当时科学水平所限,不可能从微观上阐述的十分深刻和具体,但从脾胃所吸收之营养物质,可以变化生成血液、精血又可以互化来看,与现代医学对血液生成的认识是有共同之处的。现代医学认为最主要的造血器官是骨骼中的红骨髓,红骨髓可以制造红血细胞、有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但淋巴细胞主要在淋巴结和脾脏制造,单核细胞主要在脾脏制造)。所以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精血互生”是有道理的。在血液形成过程中水份、蛋白质和铁是重要的原料。另外还有促进血球发育成熟的一些物质,如维生素B12、叶酸等。这些营养物质皆为脾胃中焦水谷之精微所化。故中医学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是有其科学根据的。血液之所以能昼夜不停,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脉管中奔流不息,中医学认为主要是靠心气的推动,心脏和血管在结构和机能上是密不可分的。心脏连着血管,血管连着心脏,组成了无端的循环途径。如心气虚弱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则血流缓弱,甚或血滞脉中。另外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而不溢出脉外,以及根据全身生理活动的须要而调节其血量的供应,这还要靠脾与肝的作用。脾气有统摄血液,使之不溢于脉外的作用,所以当脾气虚时,不仅影响血液的化生,而且也往往影响其循行,使血失统摄,溢出于脉管之外,临床可见各种出血证。如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脾气的这种功能,习愤叫做“脾统血”。血液主要营养人体,供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之需要。但在不同功能活动的情况下,各脏腑组织器官,所需血量有所不同,这种有机的调节,主要是由肝来主司。所谓“肝藏血”,是指既贮藏又能进行调节,故王冰注《内经》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所以血液能循环流行全身,是与心气的推动、脾气的统摄、以及肝气的贮藏和调节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j/1/749069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3:04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3:03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2:55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2:55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2:54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2:54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2:53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2:45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2:45职业培训
2024-12-18 05:02:44职业培训
2024-12-28 05:06职业培训
2024-12-31 21:18职业培训
2024-12-23 15:55职业培训
2024-11-28 22:37职业培训
2024-12-14 08:32职业培训
2025-01-07 13:02职业培训
2024-12-15 10:28职业培训
2024-12-17 13:03职业培训
2024-12-04 13:08职业培训
2024-12-17 09:42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