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逦,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赋予了它多重含义。从斜延貌延伸貌,到缓行貌,再到曲折连绵,它的意义随着语境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苏轼的《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中,郑伯友自后赶上,大叫,队伍沿着山道迤逦而行。这不仅描绘了队伍缓慢行进的状态,还暗示了旅途的曲折和漫长。
在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十八首》中,“她绣一条锦带,迤逦着那青山的青麓。”这里,迤逦被用来形容锦带沿着青山蜿蜒而行,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增添了诗歌的意境。这种描绘方式在古文中常见,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巧妙结合。
谢朓的《治宅》诗中提到,“盖本处地势,自银林堰以西:队伍沿着山道迤逦而行。”这不仅反映了地形的复杂,还暗示了行进过程中的艰难。而在《水浒传》第二回中,高俅辞了柳大郎,背上包裹,出了北门,迤逦望骊山而去。这里,迤逦一词不仅描述了行进的缓慢,还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在古代文献中,迤逦还被用来形容声音的悠扬圆转。如苏轼《与杨元素书》之八中的“玉树琼枝,迆逦相偎傍。”这里,玉树琼枝的倒影在水中缓缓流淌,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又如贺铸《更漏子》词中的“迆逦黄昏,景阳钟动。”黄昏的光影在景阳钟声中缓缓流动,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受。
综上所述,迤逦不仅是一个描述行进状态的词汇,更是一个蕴含丰富意象和情感的词语。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赋予了诗歌和散文以独特的美感和深度。从斜延貌延伸貌,到缓行貌,再到曲折连绵,它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3/1/114618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9:07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9:07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9:06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9:05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9:04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9:04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9:03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8:55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8:54职业培训
2025-01-03 02:58:54职业培训
2024-12-17 19:32职业培训
2024-12-15 23:34职业培训
2025-01-04 19:33职业培训
2025-01-05 04:32职业培训
2025-01-02 11:27职业培训
2024-12-15 09:24职业培训
2025-01-06 07:00职业培训
2024-12-03 19:02职业培训
2024-12-04 07:48职业培训
2024-12-15 20:50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