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国子生概述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2-04 16:39:00 阅读:757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国子学(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作为最高学府起源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国子监'这一名称源自《周礼》中的'国之贵族子受教于师',设立之初,设有国子祭酒、博士等教职人员,以十五位助教教授学生,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南北朝时期,国子学与太学的设立有所变化,北齐时改名为国子寺,隋代又恢复为国子监,唐宋沿袭隋制,元代则设立了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都是国子监的不同分支。明代时期,南京和北京分别设立了国子监,明成祖永乐元年(1304年)增设北京国子监,形成了京师与南京的双子监体系。明清时期,国子监除了教育职能外,还承担了教育管理和行政的角色。到了近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随着学部的设立,国子监的使命逐渐结束。

清代的国子监,作为培养封建统治阶层人才的中心,对学子们来说,既是通向仕途的桥梁,也是攀登科举制度阶梯的重要平台。清初,国子监制度沿袭明代,南京的国子监被改名为江宁府学,而北京的国子监则保留下来,继续作为国学或太学存在,体现了封建教育体系的延续和变迁。

总的来说,从魏晋到明清,无论是太学还是国子学(监),都承载着封建时代的教育重任,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扩展资料

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为官员子弟。所以说国学生亦即是太学生,但多指官员子弟的太学生。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d/1/21979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